学会非遗专委会参与指导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舟胜会”
发布时间:06-26 10:20 | 官网
6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正午时分,杭州西溪湿地锣鼓喧天、百舸争流,150余艘由五常本地居民组成的龙舟队,参加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舟胜会”。杭州亚运吉祥物也在龙舟簇拥下现身。
活动由浙江省龙舟协会、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非遗专业委员会、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中共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工作委员会、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五常街道办事处主办,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龙舟协会承办,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协办。
五常龙舟胜会是杭州西溪湿地五常一带特有的端午民俗庆典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2008年6月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传五常龙舟胜会始于明代,延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朝尚书洪钟隐居五常,在农闲之时的五月,将乡民们劳作用的小木舟配以龙头,举行龙舟比赛。因溪流狭窄,人群众多,赛划时船碰船,乡民不时人仰船翻,一片欢声笑语,洪钟高兴地感叹“与民同乐,其乐无穷、乐也足也!”于是把“赛龙舟”改成了“闹龙舟”。时至今日,五常龙舟胜会依然是重在一个“闹”字,主要展现龙舟的精气神,不是比速度,而是比“压水花”这样的花式技巧——在五常地方方言里叫“胜洋”,是指划龙舟的时候,河水从龙头里冒出来的样子。因此,一艘五常龙舟上除了有10位桨手外,还有3位鼓乐手,这是龙舟上的气氛组,他们主导着整支队伍的划桨节奏和气势。
今天出场的“五常龙舟”中,还有一条俗称“半天装”的华丽龙舟,船身插满了旗帜。但它还不是五常龙舟的最华丽版本,“满天装龙舟”才是压轴的存在,其船身上有100多面旗帜、大大小小的凉伞,整个制作流程要集船匠、木匠、漆匠、雕花匠、绣花匠等等8种手艺人的心血。(资料来源:浙江省工美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