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文化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发布时间:11-17 16:51 | 官网
为贯彻落实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宋韵文化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宋韵文化研究“揭榜挂帅”课题签约仪式于2021年11月4日下午在杭州之江饭店新闻发布厅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利根向新闻界发布了宋韵文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宋韵文化研究有关计划。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陈野,杭州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主席卓超,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梅新林,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敏珍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邬红波主持。
谢利根副主席在发布会上表示,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浙江社会科学界在传承弘扬宋韵文化中担负着研究推广的重要使命。近一年来,浙江学者在宋韵文化研究上孜孜以求,取得了一些研究新成果。第一类成果是关于宋韵文化精神实质、形态特征的初步梳理,比如省社科院俞世裕书记牵头,副院长陈野等完成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宋韵文化简读》等;第二类成果是关于宋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比如浙大城市学院包伟民教授完成的《陆游的乡村世界》,杭州师范大学张兴武教授的《宋代士人的家学、婚姻与诗文创作》等;第三类成果是关于宋代历史文化名人事迹、贡献的研究,比如浙江大学龚延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宋代进士录》,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教授完成的《宋高宗新论》等;第四类成果是关于宋代浙学的研究,比如浙江工业大学梅新林教授主持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学术编年·宋代卷》,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修订完成的《朱熹:“性”的救赎之路》,杭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何俊教授完成的《南宋儒学建构》等;第五类成果是关于宋代文献资料的整理,比如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徐立望副研究员等整理完成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永嘉学派丛书》,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教授主持完成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北山四先生全书》,以及台州学院胡正武教授点校的《杜清献公集》,嘉兴学院富世平教授的《翻译名义集校注》等;第六类成果是关于宋代文学艺术的研究,比如《吴熊和批校全宋词》,中国美术学院沈浩教授主持、沈乐平教授完成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书法研究大系·宋代卷》,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王中焰教授完成的《蔡襄书学研究》等。
谢利根副主席向记者们介绍,下一步,省社科联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实施宋韵文化研究计划,从世界史的视野,提炼概括“宋韵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梳理研究宋韵文化的历史底蕴、地域特色、意义价值,通过对文化发展历史动态的把握,构建宋韵文化的解释体系,加深对宋韵文化精神气韵、形态特征的理解,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宋韵文化提供历史地理坐标和学术理论支撑。重点开展宋韵文化形态研究、宋韵文化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宋韵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等三方面系列研究。到2025年,基本完成宋韵文化研究计划系列研究布局;到2035年,出版宋韵文化系列研究丛书100部以上,完成宋代主要文献整理,形成较为完整的宋韵文化研究成果体系;产生一批宋韵文化研究名师大家、研究骨干,建成富有研究特色的宋韵文化学科、人才梯队、研究平台、传播平台,形成研究和传播矩阵,争取确立在国内外宋韵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中心地位。围绕上述研究,省社科联将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把握导向,紧扣主题;二是建设平台,培养队伍;三是数字赋能,加强管理;四是创新转化,宣传推广。
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谢利根指出,第三期工程是在第一二期的基础上,按照“跳出南宋看南宋,跳出浙江看南宋”的要求,拓展了研究广度,提升了研究力度,重点加强内涵价值挖掘,所以更具有计划性和前瞻性。此外,注重充分发挥有组织大规模研究的优势,开展系列研究;注重创新课题立项研究形式,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注重发动省内外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参与研究。按照精品立世的要求,努力生产高质量、学理化的成果,为传承弘扬宋韵文化提供理论支撑。
杭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卓超就杭州市目前在宋韵文化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计划等主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指出,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宋韵文化研究,杭州市社科联(院)经过多年努力,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改变了宋史研究“重北轻南”的格局。下一步,将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成立“宋韵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组织系列科普活动,持续扩大宋韵文化影响。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认为,可以从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开放精神、创造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六个方面提炼宋韵文化的精神实质,并可以从强化文化认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态、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信心、推动思想文化创新、强化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建设品质等方面来传承弘扬宋韵文化。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指出,南宋对于浙江学术文化“四大高峰”具有奠基作用,应从学术名家、学术流派、学术创新、学术经典和学术影响六个方面同时发力,为浙江学术文化的新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敏珍认为,宋代文化开启了近世八百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值得细细评说。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将会对学术研究中的旧题重展新颜、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布会后,举行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宋韵文化研究“揭榜挂帅”课题签约仪式。浙江大学龚延明教授、省社科院王宇研究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研究员等三位新立项的宋韵文化研究“揭榜挂帅”课题负责人代表与省社科联举行了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