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华文化传播新思考

发布时间:10-15 08:41 | 官网

隽娅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汉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学习。截至2023年4月,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2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随之而来的是,学习者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何更好地将灿烂的中华文化介绍给世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的打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旨在通过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屏幕、VR设备等,在教学场地内部设置沉浸式文化场景。比如,在教授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时,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著名园林的实景图像,再现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意境美;通过VR设备,学生可以“漫步”于园林之中,欣赏亭台楼阁、花卉树木,体验移步换景、借景造景的布局艺术。

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备,还要注重软环境的营造。可以精心设计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场景布置,如悬挂灯笼、对联,摆放香炉、瓷器等,让整个空间充盈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如穿汉服、品茗道、习武术、观昆曲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使其全身心投入到中华文化的海洋中。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与审美魅力,进而萌发对中国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开发智能化文化学习App 

提供个性化的探索空间

智能化文化学习App的开发,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国际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创新举措。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开发寓教于乐、智能互动的文化学习App。首先,App内要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文化百科知识库,囊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风俗等各领域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式学习。这种自主性、选择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App要嵌入虚拟场景式的互动体验模块。比如,开发虚拟旅游功能,学生可以“游览”故宫、长城、兵马俑等著名景点,在360度全景中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古代诗人、将军、画家等,在游戏化的情境中领略传统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沉浸式的虚拟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文化学习的吸引力。

此外,智能化App要充分发挥算法推送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偏好,利用协同过滤、关联规则等技术,向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比如,对于对中国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及时向其推送唐诗宋词赏析、诗词意象解读等;对于偏爱中国功夫的学生,重点向其推送武术流派、武德精神等。个性化、精准化的智能推送,使得学习资源与学习需求实现了精准匹配,学生的文化获得感将会大幅提升。

构建跨国大学生文化社群 

搭建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

构建跨国大学生文化社群,是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联合海内外高校,成立中外大学生文化社群,以论坛、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中外学生轮流介绍本国的代表文化,如节日习俗、饮食特色、艺术瑰宝等,通过彼此分享,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在交流中发现文化异同,引发思考和讨论,增强中外学子的文化互鉴意识。

在社群平台上,可以开设系列文化专题研修班。邀请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视频讲座,围绕共同关心的文化话题展开深入浅出的阐述,如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和合”理念与世界和平等,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深化文化内涵。研修班以小组为单位,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碰撞思想火花、启迪文化智慧。

文化社群平台还可以定期举办创意十足的文化主题展示会。中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文化主题,提交原创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设计等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展示环节,学生相互点评、共同探讨,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友谊、感受文化的多元包容之美。

培养国际学生文化使者 

放大中华文化传播的辐射效应

发掘和培养国际学生文化使者,是放大中华文化传播辐射效应的精准切入点。可以在广大留学生中遴选一批文化素养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佼佼者,授予其“中华文化推广大使”的荣誉称号,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优势。一方面,国际学生相较本土学生更加熟悉海外文化土壤,对母语国家民众的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有更加全面且微观的把握。另一方面,他们在华求学、生活,对中国文化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更容易对其产生情感认同,在向本国民众分享、阐释中华文化的精髓时更有说服力。

文化使者可以通过母语演讲、体验分享等方式,向本国民众介绍家乡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认知,讲述自己在中国留学的真实体验和心得感悟。用第一手的鲜活素材,诠释中华文化在海外学生眼中的独特魅力,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读。文化使者还可以参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类文化传播活动,如文化节、主题讲座等,通过朋辈示范和榜样力量,带动更多海外学子积极了解、热爱中华文化。

针对文化使者,要定期组织工作坊,邀请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经验做法、困难挑战等。文化使者们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翻译能力”等主题,集思广益、互学互鉴,在头脑风暴中形成推广方案、传播计划。工作坊还可以开展情景模拟训练,如模拟中外文化交流场景,学习运用换位思考等跨文化交际技巧,提升文化传播能力。(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系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学会概况

查看详情

联系我们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