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征文|汪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06-07 14:21 | 官网
汪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更深刻、更高远的奋斗目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本人多年来潜心研究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998年创办西湖艺术博览会,2008年创办杭州艺术博览会,2018年创办国际水墨博览会。多年来数次赴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积极开拓和建立国际文化艺术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渠道。
现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内容,谈一些个人体会:艺术博览会源自西方,是一种将画廊等艺术机构集中在一起,针对收藏家进行集中展示、交易的新型展销模式。1967年,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艺术博览会“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此后50余年间,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群起仿效,形成了一股举办艺术博览会的热潮。1993年11月,我国第一次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举办,自此后,艺术博览会逐渐成为国内艺术市场上集中展示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作品的平台,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繁荣,艺术博览会逐渐成为文化内容推广与文化价值传播的新平台。近几年,艺术博览会的举办更是日新月著、方兴未艾,呈现出向内陆地区发展的态势,不能否认,艺术博览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产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艺术博览会的举办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我国文化艺术品的产量和质量,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博览会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文化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提供了卖品和拍品。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在进入市场之前,都是通过参加各类艺术博览会被社会所接受。艺术博览会不但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加了新的市场主体,同时也为艺术家被社会接受创造了条件。艺术博览会所提供的聚集化、集约化文化产业的契机,也能带动文化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不断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贡献。